倉庫擔負著所有物料的進、出及庫存的管理,是公司運作的基礎,特別是生產型企業。所以倉庫的運作效率直接決定著企業的運作效率,倉庫的管理也越來越受企業的重視。 倉庫管理的價值可以概括為三點:準確、效率、安全。


準 確
倉庫的準確主要體現在數據的準確,包含操作及庫存的準確。準確率是倉庫工作人員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業績衡量指標,在控制準確率方面主要體現在數據錄入、文件管理、稽核監督三方面:
1、數據錄入:
在這方面主要體現為做帳方式。倉庫記帳方式分為手工帳和電子帳兩大類。手工帳為最原始的記帳方式,初期為流水帳,也就是逐筆依次記錄下來,像流水一樣,這種方式的優點為做帳簡單,缺點為主要體現在查找困難,進出數據不夠連貫及清晰。另一種記帳方式叫復式記帳,所謂復式記帳就是采用類似坐標軸這樣的方式將同一種名稱下的其它信息一起集中在一起體現出來,相對流水帳來說,復式記帳法更清晰,也更易于查詢,體現出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不只提高準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2、文件管理:
在文件方面,主要體現為對文件的執行及存檔管理。執行文件分為流程文件及操作記錄文件,流程文件的作用為規范操作,這類文件對準確率不造成直接影響,對準確率有影響的主要為操作記錄文件,具體體現為倉庫所有涉及物料進出的文件。這類文件的數據是確認數據是否準確的重點依據,也是最原始的資料,所有的操作都必須依照文件來實行,所有操作及其改動也必須在文件上有所體現,包括相關人員的簽名等。
3、稽核監督:
倉庫管理在稽核和監督方面具體體現為核對操作記錄及對倉庫進行盤點(也可以是局部盤點)。核對操作記錄就是將前一天的進出文件與帳上的進出數據進行逐筆核對,只要帳上數據與原文件一致則可以認為庫存準確,如實物出現差異則是屬于倉庫操作管理及安全的問題。盤點則是對庫存數據與實物的再次確認,以提高準確度,這個盤點可以是全盤,也可以是局部盤點,如果歷次盤點準確率都較高的話,則可以考慮改為局部抽查盤點。


效 率
倉庫的運作效率主要體現在兩大塊,分別為倉庫操作的進、出存取時間周期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反應時間。
1、時間周期:
要縮短倉庫操作的時間周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A、倉庫規劃:
B、一個規劃合理的倉庫,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資源,也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在規劃倉庫時應該先考慮建筑結構,包括門、電梯、貨臺、消防設施等位置。再根據結構來設置通道,通道應該對著門、電梯等出入口。然后是對倉庫進行區域劃分,一般常用的區域為存儲區(合格品區與不合格品區及包材輔料)、辦公區、進貨暫存區、出貨備貨區等。
其中辦公區應在門口顯眼位置,進貨暫存區可以設在貨臺或稍寬敞的門口位置,出貨備貨區一般設在貨梯口附近的位置或者靠近出口的寬敞地方,存儲區域則根據物料種類的劃分,合格品區域應在便于進出的靠外位置,不合格品區及包材輔料區應在倉庫最里面的角落位置。
B、減少環節:
環節的減少也是對操作流程的優化,具體為減少一些操作文件的審批環節及經手人的數量,平衡各方工作量,盡量將相似的工作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操作人員進行授權操作,培養操作人員的自主性及獨擋一面的能力。清楚了解各部門工作職責及相應的聯系窗口,減少詢問查詢的時間。
C、庫位細化:
庫位是庫存位置的簡稱,在存儲區域確定后就需要劃分庫位,并且需要對其進行編號管理,以便于區分和查找存取。庫位的細致程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定,如果產品比較小,要在一個卡板上貨多種貨物或者產品種類過多的話,那庫位就應該以卡板位來進行編號;如果每個卡板上存放的產品比較單一或者整個倉庫存儲的產品種類不多且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那么庫位可以長條的單列區域進行庫位編號。
D、理貨方式:
理貨也就是貨物的整理,這個環節一般是針對每天進貨量大、卸貨頻繁、品種較多的情況下才會設置的操作,作用就是為了將收貨和入庫環節進行細分,以提高收貨和入庫效率和準確率。具體為單獨設置一個崗位對所有缷下的貨物進行整理區分,然后將其轉入相應的庫位進行存儲。

